台灣萬福-說故事畫故事
第四屆畫展
林忻
是一個久遠的中秋節記憶,發生在還是小學五、六年級學生時代的故事。在中秋節的當日晚上,應該還在補習班的她。因為老師的決定,而全班都被帶到宜蘭附近的海邊開始賞起月來。班上的四、五十人都在沙灘上找到歇息的空間,並吃起老師帶來的文旦、月餅,聽著也不知道是誰先起頭的講起鬼故事。在月光下,遠處的空軍吹響了音樂,真是個新奇又難忘的夜晚。
故事往往由片段組合,一塊塊的拼湊記憶,組裝後再加上回憶的心境。一幅圖就便開始慢慢被摸索出來,使用黑底代表被遺忘的事物;而畫在白紙上則是鮮亮的記憶片段,而我將雙方都共存在這張圖畫中,讓畫中還可以留存意識的片刻。
林育聖
《回憶的早餐店》
天未亮,爸爸媽媽忙進忙出,
為了即將開市的早餐店忙碌。
包子饅頭蒸的熱呼呼,
大鍋的豆漿香氣不斷飄著~
飄向門後要上學的我,
懷念這時光,屬於我們全家的時光
伴隨著童年成長,記憶有時微涼,
但每當想起這段回憶,內心都是暖呼呼的。
許馨友
聽完宏治學長介紹他為鳳凰志工所做的努力和奉獻,我深深感到感動和感謝。在台灣,有一群默默提供自己的努力和時間,只為了能幫助人民一點力的志工們。學長說,他們的奉獻就像小蠟燭,雖然只是微微的亮著,但對於受傷的人可是大大的照亮他們。志工們,也犧牲自己閒暇的時間不停地訓練,就像畫中,表達出他們願意上山下海不惜一切到達。就算再美好的風景,他們也是全心全力專注於受幫助的人。而這項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,因此,畫中的志工們我畫的小一些,想要傳達就算身上的壓力再大,他們還是盡了一切的努力。我很感謝鳳凰志工們為台灣做的一切,因為他們,很多人民才能得到妥善迅速的照顧。
郭虹彣
「我希望今天對你來說不是浪費你的時間而是能夠帶給你有所啟示。」講述哥哥故事的李奶奶不斷這樣跟我說著。
「我想要講的重點,人不要抱怨環境,不要抱怨自己不幸運。」這是李奶奶今天要說她哥哥故事的主要目的。
還是國小的年紀,八年抗戰爆發去兵工廠當學徒,日本人逼近廣東時,工廠遷去廣西,當時很多人不願意離鄉背井,但母親親眼看見日本人對於老弱婦孺的砍殺,用刺刀把小孩丟向空中一刺,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,所以帶著兒子與四個姊妹遷往廣西,父親留在了廣東不願意離開,然而在廣西待了一年多廣西也淪陷,工廠遷去重慶,當時日本人定時轟炸,記憶裡在防空洞裡從早待到晚無法出來,到了民國31年,重慶又淪陷了,工廠遷到了貴州,民國34年抗戰勝利,在兵工廠成為正式員工,還是非常奮發向上讀原文書,從貴州遷到青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,走去上海時經過黃浦江邊都是日本的戰俘,當時的政策是以德報怨,所有船隻都要先運送戰俘才能輪到本地人搭,到了青島後,早上去兵工廠工作,晚上騎腳踏車去補英文,就算冰天雪地還是不間斷,白天兵工廠機器的嘈雜聲也不影響唸書,民國37年遷到台灣,仍然不放棄英文,每天早上都聽中廣英文教室,當時台灣接受很多美援,招考外語人員訓練班,但是報考規定一定要大學畢業,於是就去求外語訓練班的班主任,求一個報考機會,假如考上了就錄用,結果第十一名考上,經過一年半的訓練後分發至國防部的翻譯官,後來去當美軍顧問,一生的成就皆是靠自身努力。
陳致希
貴糖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滿正向能量的,話語間都帶著堅定和溫暖,而這源自於老師的成長經歷及信仰。家裡開防火磚工廠的她,童年與兄弟姐妹及工廠的其他玩伴一起度過,父親在家裡架了單槓培養他們運動的習慣,至今老師仍每天游泳,還將要橫渡日月潭,老師過著不受年齡侷限的人生。
老師現在任教於輔大織品系,擅長手工藝,手上的包包手鍊都是出自她的巧手,讓我更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發揮她的專長,帶著學生到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,為病人縫製衣服。
貴糖老師的人生在我眼裡跟她的作品一樣美麗,是靠著努力,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編織出的,心與信仰領著她一直設立新目標,像游泳一般破水前進。
楊昕
一生環繞著制度跟規矩,不僅在學校要依規定男生剪成平頭女生剪成西瓜頭,在考試成績上也會依未達到標準來體罰,唯有的美好回憶是與同學在夜半在操場上與手電筒的光源追逐,猶如和時光賽跑,只為了抓住成功的事業,放棄了自我和命運奮鬥的機會。本畫以用操場的跑道將課本包住,說明一生只為了念書跟名次,在書堆縫隙中,透出一些類似手電筒光圈,光圈裡描述的是在求學時期受到一些規定和曾經有過的時光;後方的文字是羅狀元醒世詩, 提醒世人人生的苦惱概由無明而生,所以道人應以修心為本,止惡修善,清淡安分,不可強求。貪婪,巴結,欺騙,虛偽,陰謀等,都是因為物欲所致。隱喻故事主人公,一生受到規律和制度束縛,導致本身無所求,考試後上高中出社會,出社會後與出身農家的丈夫共結連理。到老了後才發現自己一生都在念書念書直到出社會才稍微自由,人會有慾望都是因為想強求,若無慾望就只能庸庸碌碌過一生。
蔡曜竹
美美姊回憶起小時候,家門外就是綠油油的稻田,晚上在庭院外抬頭就能看到星空,大家還要點蚊香,因為外面蚊子多,常常一邊賞星空一邊打蚊子,童年充滿農村生活的樂趣,院子外有芭樂樹及蓮霧樹,可以直接摘來吃,雖然不像現在的芭樂這麼大顆又甜,但當時酸酸的滋味,便令人滿足,生活既簡單又快樂,當時美美姊住在土城,住家是三合院的建築,並且整個江姓家族都住在同一個村落:峰廷村,現今早已改建為高樓大廈,美美姊敘述小時候大家的遊戲就是玩跳格子,丟沙包,踢毽子,道路是簡單的石頭路,大家會跑來跑去好快樂,以前的娛樂不像現在這麼多,卻是最貼近大自然也最單純的生活,美美姊還記得當時最興奮的是和其他小孩,一起去雜貨店玩抽抽樂,當時用幾毛錢就能抽一張,而直到小學五年級的時候,才有第一台電視機,許多人都會擠在電視機前看布袋戲。
童年的時光是現在都市生活中的孩子,比較難體驗到的生活,那樣純樸自在會始終留在回憶中,而此作品的視角,我將它停留在孩子們夜晚看著星空的角度,無憂無慮的純真,也值得我們停在那美好的一刻。